1、什么是認可?
認可,是正式表明合格評定機構具備實施特定合格評定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證明。通俗地講,認可是指認可機構按照相關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對從事認證、檢測和檢驗等活動的合格評定機構實施評審,證實其滿足相關標準要求,進一步證明其具有從事認證、檢測和檢驗等活動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并頒發認可證書。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 N C A )批準設立并授權的國家認可機構,統一負責對認證機構、實驗室和檢驗機構等相關機構的認可工作。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Service for Conformity A ssessment(英文縮寫為:CNAS)。
2、認可的依據
CNAS依據ISO/IEC、IAF、PAC、ILAC和APLAC等國際組織發布的標準、指南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CNAS發布的認可規則、準則等文件,實施認可活動。認可規則規定了CNAS實施認可活動的政策和程序;認可準則是CNAS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應滿足的要求;認可指南是對認可規則、認可準則或認可過程的說明或指導性文件。CNAS按照認可規范的規定對認證機構、實驗室和檢驗機構的管理能力、技術能力、人員能力和運作實施能力進行評審。
認可準則是認可評審的基本依據,其中規定了對認證機構、實驗室和檢驗機構等合格評定機構應滿足的基本要求。CNAS認可活動所依據的基本準則主要包括:ISO/IEC17021《合格評定管理體系審核認證機構的要求》、ISO/IEC指南65《產品認證機構通用要求》、ISO/IEC17024《合格評定人員認證機構通用要求》、ISO/IEC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0《各類檢驗機構能力的通用要求》、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ISO指南34《標準物質/標準樣品生產者能力的通用要求》、ISO15190《醫學實驗室安全要求》和ISO/IEC17043《合格評定能力驗證的通用要求》。必要時,針對某些認證或技術領域的特定情況,CNAS還在基本認可準則的基礎上制定應用指南和應用說明。
3、認可的類別
一般情況下,按照認可對象的分類,認可分為認證機構認可、實驗室及相關機構認可和檢驗機構認可等。
認證機構認可
認證機構認可是指認可機構依據法律法規,基于GB/T 27011的要求,并分別以:
國家標準GB/T 27021《合格評定管理體系審核認證機構的要求》(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17021)為準則,對管理體系認證機構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開展管理體系認證活動的能力;
國家標準GB/T 27065《產品認證機構通用要求》(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指南 65)為準則,對產品認證機構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開展產品認證活動的能力;
國家標準GB/T 27024《合格評定人員認證機構通用要求》(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17024)為準則,對人員認證機構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開展人員認證活動的能力。
認可機構對于滿足要求的認證機構予以正式承認,并頒發認可證書,以證明該認證機構具備實施特定認證活動的技術和管理能力。
實驗室及相關機構認可
實驗室認可是指認可機構依據法律法規,基于GB/T 27011的要求,并分別以:
國家標準GB/T 2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17025)為準則,對檢測或校準實驗室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開展檢測或校準活動的能力;
國家標準GB/T 22576《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 15189)為準則,對醫學實驗室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開展醫學檢測活動的能力;
國家標準GB 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為準則,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進行評審,證實該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達到了相應等級;
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的文件ILAC G13《能力驗證計劃提供者的能力要求指南》為準則,對能力驗證計劃提供者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提供能力驗證的能力;
國家標準GB/T 15000.7(等同采用ISO 指南34《標準物質/標準樣品生產者能力的通用要求》)為準則,對標準物質生產者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標準物質生產能力。
認可機構對于滿足要求的合格評定機構予以正式承認,并頒發認可證書,以證明該機構具備實施特定合格評定活動的技術和管理能力。
檢驗機構認可
檢驗機構認可是指認可機構依據法律法規,基于GB/T 27011的要求,并以國家標準GB/T 18346《檢驗機構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 17020)為準則,對檢驗機構進行評審,證實其是否具備開展檢驗活動的能力。
認可機構對于滿足要求的檢驗機構予以正式承認,并頒發認可證書,以證明該檢驗機構具備實施特定檢驗活動的技術和管理能力。
4、認可的本質
合格評定機構通過獲得認可機構的認可,證明其具備了按規定要求在獲準認可范圍內提供特定合格評定服務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其合格評定結果被社會和貿易雙方廣泛相信、接受和使用。
認可是以誠信為基礎,以相關標準或規范性文件為準則,對申請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的特定能力(包括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實施評審,證實該機構具備按照規定要求開展合格評定活動和出具合格評定證書或報告的能力,在其被認可范圍內按照規定的程序出具的合格評定證書或報告應該是可信的。認可機構對發現或接獲的有關合格評定機構不符合認可要求的行為與結果,按照規定程序和要求進行調查和處置,情節嚴重的,暫停或撤銷相應的認可資格。認可是基于抽樣進行的證實,認可機構不對合格評定機構出具的每一份合格評定證書或報告進行批準。
合格評定機構應按照認可的規定要求運作,確保其被認可的合格評定活動的能力和公正性符合認可要求和持續保持,并對所發布的認證、檢測或檢驗的證書或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有效性負責。通過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即使出現了不符合要求的合格評定證書或報告,也可以在規范的運作體系下查找到導致不符合的原因,使其合格評定活動更具追溯性,并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不斷改進能力,提升服務質量。
5、認可的作用
――在能力評價方面:證實合格評定機構具備實施特定合格評定的能力。
――在政府監管方面:增強政府使用認證、檢測和檢驗等合格評定結果的信心,減少做出相關決定的不確定性和行政許可中的技術評價環節,降低行政監管風險和成本。
――在促進貿易方面:通過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或國外認可機構簽署多邊或雙邊互認協議,促進合格評定結果的國際互認,促進對外貿易。
――在非貿易領域:促進健康、安全、社會服務等非貿易領域規范性、質量和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在市場競爭方面:幫助合格評定機構及其客戶增強社會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在持續改進方面:通過對合格評定機構進行系統、規范的技術評價和持續監督,有助于合格評定機構及其客戶實現自我改進和自我完善。
6、認可的特征
權威性、獨立性、公正性、技術性、規范性、統一性、國際性
7、認證與認可
認證與認可是合格評定鏈中的不同環節,認證是對組織的體系、產品、人員進行的第三方證明,而認可是對合格評定機構能力的證實,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如果認證證書帶有認可標識,表明認證的結果更加可信,可以有效提高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8、認可與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的執行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據的是國家法律、法規或規章,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予以批準。根據需要,某一行政許可制度可以將合格評定機構獲得認可資格作為行政許可批準的一個必要條件。
9、認可與行政監管
行政監管是國家行政機關以法定職權對行政相對人遵守法律、法規或規章等情況進行的監督。在我國的認證認可監管體系中,認可已經成為“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監管體系的一部分,既發揮著認可監督的特有作用,同時還在行政監管中發揮著積極的技術支撐作用。
10、認可與市場準入制度
市場準入通常是與某個具體領域的法規或規章密切聯系的,市場準入通常是政府依據一定的規則,允許市場主體及交易對象進入某個市場領域的直接控制或干預。當市場準入將產品通過獲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的認證、檢測或檢驗作為必要和充分要求時,則該產品在滿足認證、檢測或檢驗要求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進入市場。根據國際認可組織近年來對各國的調查,獲認可的合格評定結果被各國政府監管部門采信的程度得到了持續增長。
認可使命
證實能力,傳遞信任
——認可是國家技術基礎的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符合WTO規則的技術性貿易措施。
——認可的核心是依據標準證實合格評定機構具有特定的技術和管理能力。
——認可的目的是增強對合格評定能力的信任,提升合格評定結果的可信性,為促進市場運行、政府監管、國際貿易效率的提升提供獨特的評價服務。
BELIEVE
認可愿景
社會公信、政府采信、國際互信
BELIEVE
認可核心價值觀
科學,公正,誠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