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國際性的標準組織,一個是區域性(歐洲部分國家)的標準組織。就像中國的國標和地方標準,一個是全國執行,一個是省內執行。只是IEC和EN的 影響力都比較大。許多國家在制定標準和出口時都會考慮和采用,甚至是等同采用。但IEC和EN都屬于推薦性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國際慣例,強制性的叫法規、指令等(一般都是產品標準、或涉及衛生、安全、健康等)。國外的標準都是為法規、指令服務、配套的。不像我國,法規都是行政性質的,很少技術法規,技術法規是以強制性國家標準來頒布的。
兩者之所以給人比較類似的印象,是因為他們、包括ISO之間經常互相引用、轉化。就像我們說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其實國際性、 區域性標準組織如果覺得別的國家的標準好,也會采用。如大名鼎鼎的 ISO 9000就起源于美軍品保標準 MIL-Q-9858。
國際性標準和區域性標準之所以經常相互采標,是因為作為跨國標準,在制定時都必須充分考慮其通用性,即成員國的利益(也是WTO的要求)。故國際性標準并不一定是最先進的。像最近出盡風頭的歐盟兩個指令,為了即制造貿易障礙,又充分考慮成員國的利益,就制定了一個日程表。但很多成員國也是無法按時實施的。
BS EN不是EN,嚴格來說是被BSI采標自EN的英國標準。只是它屬于等同采用。而且近年來重視知識產權,除了開頭幾頁,后面都是EN的原文了(在邊上加BSI自己的標記)。以前不是這樣的。pr EN好像是討論稿,不是正式版本。有的pr EN在討論中就沒有下文了,根本沒有正式頒布過。IEC之所以采用英法兩種文字頒布,我估計是因為英文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但作為技術工作的嚴謹性,必須用世界上最嚴謹的語言法文來規范。如果理解有出入,以法文為準。ISO的每一項標準也都會同時以英文、法文與西班牙文頒布,但不像IEC那樣是英法合并,好像各語種都是單行本。
目前的EN其實常見的有幾種:EN(歐盟自己發行的)、BS EN(英國轉化的)、DIN EN (德國轉化的)、NF EN(法國轉化的),但由于我國大多數人的外語結構,目前最常見的就是BS EN。